开发过程中的坑汇总
shell只能接收最多9个参数,$10是不起作用的,可以用${10}
Docker ENTRYPOINT: 启动容器时执行的命令
Docker CMD: Docker ENTRYPOINT的命令行参数
shell只能接收最多9个参数,$10是不起作用的,可以用${10}
Docker ENTRYPOINT: 启动容器时执行的命令
Docker CMD: Docker ENTRYPOINT的命令行参数
三分法构图,主体放画面的三分之一处
拍摄人物时,用低角度拍摄,人物显得修长,手机最好放腹部前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摄像师拍照的时候半蹲的原因?)
路由(web系统):
根据客户端提交的路径,将请求解析到相应的控制器上从 URL 找到处理这个 URL 的类和函数
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无类别域间路由
以采用网络号比特数表示子网掩码的方法
10.11.12.13(IP地址主体)/24(子网掩码:前24位都是1,后8位都是0)
10.11.12.0/24 代表整个子网
10.11.12.255/24 子网内广播地址
10.11.12.13/255.255.255.0 采用子网掩码方式表示子网
采用子网掩码和CIDR方式表示IP地址,在掩码方面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采用CIDR的方式,
消除了划分A,B,C类地址,节省了IP地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1475001/answer/2854221100
一、他们没有利益心。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自私自利,不爱钱或不想追求经济扩张 ,但是他们大部分精力容易消耗在完全不产生经济价值的事情上,正是这些事导致了家庭不合。一个女孩到单身男同事家作客,其间男同事母亲打听女孩婚恋情况,女孩告之有男友并订婚不打算分手。如果话题到这里,聊些别的家常八卦或花边新闻等,便也还算正常。偏偏男孩父亲横来了一句:“人家都有对象了你问来问去不嫌丢人吗,你真是不管在哪里都能丢家里人的脸。”男孩母亲听后自是怒从心中起开始互撕,把认为对方丢人的旧账翻就开来,自然,说不过的就开始动手……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有一些人不光是喜欢插话,并且专门以命令、否定和反问的方式插话,简直是无处不在的引战机。你很少听到他们研究怎么提升家里人的幸福指数 的聊天,他们只会单纯地认为自己也渴望幸福,这也欠缺那也需要,就形成了极度需要金钱但从不想法挣钱的别扭习惯。这些人把吵架的时间利用起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只要社会稳定不发生不可抗力因素,根本就不会受穷。当然,他们也始终在占他们能占到的便宜,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剥削自己孩子中较为听话且较有能力的,毕竟道德威压非常强大。他们没有手段也没有思维去赚取社会钱财,只能通过分割亲人财富的办法为自己牟利——当子女不能承担生活之重时,家庭的失和会进一步加剧。反之,富人往往带着全家人赚社会上的钱财,而不是榨取内部财产(观点是一个知友的)。
二、随时随地都在输出观念和看法,憎恶并打击观念不同的对方。观念是方方面面的,包括但不限于审美观、消费观、道德观等。比如有个小策编常常被家暴,经常在我们编辑部吐苦水,不是男友不体贴,就是男友不爱她。有一次鼻梁被打折了来求助,开始我们还劝分手来的,我们给她找了住处付了押金,半个月后人家直接说准备和男友结婚了(这是个很大的教训,我要反复告诉自己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要反复看《聪明人、傻子和奴才》)。她被打断鼻子那次的起因是她男友喜欢张柏芝,认为张柏芝是大美女。但她不喜欢张柏芝,觉得她很普通,眼睛小,下巴尖且长得小家子气,并说舒淇 更有女人味。两人就为了争论谁是美女吵了起来,继而同室操戈 ——张柏芝是不是美女有那么重要吗?可能他们也知道争赢了明天也不能多挣一百万,但是就是想强迫对方认同自己。大家都很有看法,却总看不见对方的心灵渴望。他说XX美,你要真不喜欢你还可以说是啊她戴上的某个宝石项链 (穿的某漂亮衣服也行)好耀眼,肯定是爱她的男人送的。你和一个异性结为伴侣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追求共同幸福,而不是为了证明或指出对方这也不对那也不行。在这种情况下,两人肯定很难说去搞共同的事业,要是开个小夫妻店 得天天砸店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选房子地砖花色要打架,买什么牌子的空调要打架,做什么饭菜要打架,教育子女要打架……生活中无创造价值的争执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甚至消耗了他们的重资产,有对夫妇竟然因为立不立马桶盖发展到了纵火烧房子。大哥大姐大叔大妈,用时翻动一下不过一秒钟,需要用烧毁房子来争论吗?我们是有多刻毒 多不能宽容?
三、无处不在的对错之争。对错思维 是战斗人士引战的绝对法宝,对于他们来说世界黑白分明非此即彼,没有任何第三种存在。比如,你是公司重大选题会的负责人,开会之前就把相关资料、开会要求和开会地点通知了所有参会人,但是有一个专门负责发行某类的书的重要人士未来参会,而社长总编们都早早到场了。你打电话去问时,她竟然说看错了以为是下周才开的普通选题会,还责备你没告诉她社长也会来。这时你怎么办?是不是要把聊天记录摆出来证明自己没错,别把锅甩到我头上?一旦你陷入对错思维就会引起更多的矛盾,你只能看到问题本身,而无法去看到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放弃对错之争,拿出B计划或让该发行人 尽快赶到等,才能不误了正事儿(虽然这会也没多大实际意义)。一个由a、b、c三人组成的项目小组正在攻克一个难题,就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因成员a疏忽导致项目出现巨大问题,进程被迫中断,项目组有可能面临被解散的风险。此时,a的脑子里一片迷茫,一边逃避眼前的乱状,一边不停的自责。b面对这样的难题,感到非常愤怒,因为他曾警告过a,不按流程操作是不可以的,会产生不好的结果,结果a没有听取;出现这样的后果,他觉得都是a的错,指责抱怨a,要a为这样的后果负责任。c在第一时间也感到震惊和沮丧,同时听到了b对a的指责,但是他平静之后开始组织a、b一起研究出现的问题,经过认真钻研,发现问题看起来的难度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突破了行业内又一个难题,化危机为机遇。换作战斗人士一定要追错追责后,才考虑要不要解决问题,有时的追究对象直让人哭笑不得,比如某女想在大年初一烧上光孝寺 的第一香以保生意兴隆,但因为人太多没有达成所愿,该女哭闹不止,不是怪老公没有安排好,就是说司机有问题或某些家里人耽误了她,今年生意肯定不好,甚至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当然生意一直不好,门店后来倒闭了——她认为都是没有烧上头香、老公不给力导致的,还有员工打了胎、自己也流产招致报应。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教育孩子就是:“知道自己错了吗?错在哪里?”对错思维还是很容易识别的,他们有一些习惯性的词汇,如“应该、不应该””“你要如何,不能如何”“好的、坏的”“对的、错的”等,他们以命令句、否定句、反问式责备句 、限定句为常见如你应该好好学习,你不能早恋,你不要打游戏,还包括一些绝对句 比如“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男人的钱就是应该全交给老婆”,当你听见一个人口头禅包含了很多上述成分时,与其交往时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他们有无数你想不到的“严酷标准”,没准哪天他孩子没考上大学是因为在你厕所里看书污了文曲星 。
四:极其狭隘的生活观,一丁点儿的物质损失都能引起翻天覆地的战争。比如孩子做作业时,不小心碰倒了杯子,你听到破碎的声音后一边骂孩子不长后手或眼瞎把杯子摔了,一边说这杯子花了多少钱,要卖多少大米才能买个杯子,你都没有舍得用……接着数落孩子各种缺点,不知说了多少会就是不听,越说越生气还委屈地哭了起来,孩子不争气让你处处搓火,丧尸老公从来不搭把手,想当处他那么丑穷挫你都下嫁 了他竟然不知好歹不仅不珍惜你,对家庭更是完全不负责人,活着真是没有盼头。你孩子被你骂得垂头丧气躲在一边,你老公听不下去出开始与你对线,这激起了你更多愤怒,你教育下孩子还拐了吗,你又没有招惹他怎么就指责起你来了。为了证明你老公的过失和无能,你开始翻老公各种旧账,并把他的缺点和你认识的所有男人的优点集中进行比较,终于,你老公听得忍无可忍,随手操起身边的酒瓶砸到你头上……
五:没完没了的攀比,大家都知道,只要一比较,必然形成对某一方的贬责和攻击即家庭社会评价降低。
六:没有系统地思索过人生观,即:我应该怎么和我的家人达成共识一起创造幸福的生活,又该如何渡过这一生。
对错思维约等于用道德标准评判事物,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秩序,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共赢,前提是人人遵守。
用利弊思维分析事物更具现实意义,对他人有更强的约束力。
“对错”的这种道德标准是模糊的,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也各有不同。
用对错这种标准评判事物时只会陷入对现实问题的抽象化辩论,而不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对错”和“利弊”这两种视角取向的区别,其本质是「道德取向」和「现实取向」的不同。
人类的价值观是不可能和谐统一的,在面对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面前,你无法评判这些不同的人的言论谁对谁错。
因此,“对错”这种混乱的、矛盾的评判标准,不足以支撑作为「评判标准」的「工具属性」的。
对错的标准是会随着时代变化的,并且这种标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意识形态。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纠结于对错往往的确是无意义的,但从利弊的视角出发,你会发现很多事情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去做出更好的、更理智的选择。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而非「趋对避错」。
理解了这一点,你才会意识到,从利弊的角度看问题会让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清晰,更便捷。
「对错」在很多时候不仅无法成为你评判事物的标准,反而会是你认知事物的障碍。
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我国当时的社会各阶层做出了极度之精准的剖析,这种认知的精准是建立在明确了各阶级的利益所在的基础上。
从毛主席的这篇文章中你能清晰的看到不同阶层所处的位置,基于这个位置他们又要如何去实现他们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理解了趋利避害,也就理解了人性。理解了人性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执着于对错」是幼稚的。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排斥“成熟的人看利弊”这样的说法,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认为看利弊就意味着完全的不分对错,不讲善恶,没有良知。
事实上看利弊和分善恶是完全不同维度上的两件事情,而且这两件事情并不矛盾。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会惯于从利弊角度分析问题,这只是他采取的一种更理性的、更智慧的认知世界的方式,他只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对问题的道德评判上,而是会马上采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
他依旧会有自己的良知,甚至会有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更清晰的道德价值体系,他们「不作恶」的可能性远远大于那些只知分对错的人——
因为越是理性的人越是能够清楚地意识到法律的界限,意识到作恶的损失,所以他们反而会更好的约束自己。
当然,其实之所以成熟的人会从利弊视角认知世界,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这是一种效率最高的认知-行为的方法。
我见过无数的人在遇到问题时只会不断的哭诉:他怎么能这样对我?这样不公平!这是不对的!我接受不了他这样对我!
人遇到挫折会难过是正常的,但问题是,你不能一直把“他是错的”当成不接受现实的借口,不断的悲伤,不断的抱怨,不断地强调别人是错误的,但这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的卵用。
但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他会马上接受现实,问题已经发生了,别人已经伤害了我,错误已经出现,那我要怎样去处理这个问题?如何妥当的将问题解决?然后迅速的付诸行动。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这篇文章想强调的是,如果我们想更为成熟,就要锻炼分析利弊的视角。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我真正想说的是:很多问题的存在,其实都是因为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无关紧要的、无法得出答案的、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毫无助益的地方上才产生的。
说得通俗点儿,也就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有一些人的抑郁焦虑,其实是因为对未来产生了太多不必要的担忧;
「利弊视角」只是一个“点”,重要的是「专注于具体的现实生活本身,而非沉溺于自己精神世界里的概念和感受」这样一种生活状态。